塑料進口增加是否加大國內產業壓力
2022年6月份我國聚乙烯進口量在102萬噸,環比上升了2.64%。進入7月份,隨著上半年國外大裝置的投產,全球塑料行業都面臨著供過于求的壓力,美金盤的報價明顯增加,而且近期的價格快速走低,全球過剩的貨源有進一步流向我國的傾向。
全球聚乙烯產業面臨較大的供應壓力
2021年美國寒潮導致的全球化工供應中斷推動包括乙烯在內的產品維持一年左右的高價位。隨著2021年下半年裝置的恢復、2022年新開裝置的投產,目前全球乙烯已經開始轉向供應過剩。2022年下半年預計國外還要投產482萬噸的新增產能。其中印度有185萬噸的HDPE、40萬噸的LLD要在7月份投產。
6月份美金盤報價相對穩定,內外盤價差缺乏套利機會,線性有一定的倒掛。7月以來,隨著歐洲央行升息50基點落地,市場一度預期美聯儲在7月27日議息會上將加息100基點。
基于對經濟衰退的擔憂,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都出現了化工品需求減弱的跡象,國際市場出現了較多的過剩貨源。
俄羅斯化工品轉向亞洲的壓力尚未減輕
自俄烏沖突以來,俄羅斯極力拓展亞洲市場。首當其沖的是高硫油,其與低硫油之間的價格一度超過每噸2000元以上,創下歷史極值。從6月開始,俄羅斯向亞洲的聚乙烯、聚丙烯銷售動作明顯增加,對中國的報盤價格快速走低。從6月底至今,東南亞乙烯報盤價格從每噸1200美元快速跌至1050美元。
由于價格調整速度加快,中東的乙烯也開始流向東亞地區,市場容量相對較大的中國成為了各家爭奪的重點。截止到7月23日,國內貿易商對外盤貨源的承接較為謹慎,只有報價足夠低的有利可圖的貨,國內買盤還算積極。目前有部分聚丙烯貨源的最低報價已經跌至每噸950美元左右,折國內現貨價格不到8000元。
國內期現同跌,產業壓力加大
7月上旬,盤面的塑料價格低見每噸7500元、聚丙烯最低也觸及每噸7500元以下,一個月時間都跌超每噸1500元,出現了近半年來最快的下跌速度。而下游目前整體景氣度不高,對于高價貨抵觸,低價貨源走量尚可。PP下游的開工率同比去年依然偏低2.7%左右,近期也沒有提升開工的跡象。
當前塑料行業淡季特征明顯,外部環境變差,后續相關企業業績還將承壓。
期貨市場的塑料、PP等產品價格依然呈現明顯的下行趨勢,壓力也沒有充分釋放。展望三、四季度,相關產品的價格預期依然偏悲觀,交易策略上還是以逢高拋空,積極對沖現貨跌價風險為主。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